机构动态

上海海事大学专利信息简报(2025年第一季度)

发布日期:2025-04-18    浏览次数:10

微信图片_20250416111026.png

专利是反映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。为助力学校科技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,校图书馆(档案馆)、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(检索日期2025年04月09日),对学校2025年第一季度公开(公告)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。

一、总体概况


2025年第一季度,上海海事大学共计公开(公告)专利101件,其中发明公开64件,发明授权29件,实用新型4件以及外观设计4件,发明专利占比92.0%;海外专利14件,包含7件PCT专利以及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申请的7件专利。

图片

图1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类型



二、院所概况


一季度公开(公告)专利主要集中在商船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、物流工程学院、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。商船学院以28件专利排名第一,发明专利占比92.9%;信息工程学院以23件专利排名第二,发明专利占比100%;物流工程学院专利21件,发明专利占比100%;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利17件,发明专利占比94.1%;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专利14件,发明专利占比100%。

2.jpg

图2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前10院所分布情况

注:(1)仅统计发明人中有教职工姓名的专利,不包括发明人全部为学生的专利申请。(2)涉及发明人合作的情况,分别计入各发明人所属部门。(3)以教职工现在所属部门划分,未考虑之前的人员部门变动;“双肩挑”教职工的专利计入所在学院。



三、主要发明人分析


一季度学校专利共计涉及359个发明人,其中教职工130人,学生及其他校外合作者229人。以第一发明人字段统计,主要发明人(教职工)包括信息工程学院的周日贵、李旭如,中国(上海)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的张青雷,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鲜江峰,物流工程学院的吴卫民、唐刚、胡永利、顾邦平、高宁,商船学院的王忠诚、胡甚平,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原媛。

表1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主要发明人(专利数量>=2)

图片

根据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图可知,学校第一季度公开(公告)专利主要研发团队包括:韩德志、李旭如、魏立斐、高军;周日贵、李鑫;张青雷、周莹、段建国、秦际赟;胡雄、顾邦平、胡永利;吴华锋、陈信强、鲜江峰、杨勇生、梅骁峻、李朝锋;孙士斌、常雪婷;翁金贤、吴建军、胡甚平、张欣欣;吴刚;吴卫民、安丽琼;原媛、孙凯、范润华等。

4.jpg

图3 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图

注:气泡大小代表专利申请量,连接线表示存在合作,气泡连接密疏程度代表合作的紧密程度(阈值>=1)。未考虑学生及校外合作者与校内教职工重名情况。



四、研究领域分布


一季度学校专利研究主题聚焦于以下几大领域:

(1)船舶海工及水上交通

包括普通船舶、水下机器人、水上平台等,涉及船舶的航行风险评估及管控、航行性能优化、航线规划、轨迹预测、尾气处理、船舶人机交互方法、推进控制系统、船舶发电系统、燃料泄露感知装置等;海底管道机器人;海上风电腐蚀检测,海洋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;波浪补偿装置等。

(2)信息通信

主要涉及图像、文本等的处理、识别、检测,包括拉曼光谱分类方法、物种分类、病灶分隔方法、水下图像检测、耳道CT分割等;网络、通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,包括极地卫星资源调度、赌博网站识别、诈骗账户检测、网络丢失数据重构、中继器通信协议等。

(3)其他

涉及港口物流,如码头孪生系统、泊位分配、堆场火车定位方法、分拣机器人、AGV路径规划等;材料,如吸波超材料结构、超疏水防护涂层;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管理方法及设计方法,如光电探测器、气体传感器、滤波器、逆变器、电池储能变换器、声波换能器、量子放大器等;减振装置;康复机器人、手术机器人;空气取水系统;生活垃圾破碎装置等。


5.jpg

图4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标题词云图



五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


一季度学校共计涉及74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开(公告)专利,占比73.3%。学校专利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,共计39件,占比38.6%,具体主要涉及互联网与云计算、大数据服务,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,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和人工智能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是学校专利的主要分布产业,共计13件专利,占比12.9%,主要涉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。

6.jpg

图5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

注:存在一件专利分别计入不同新兴产业的情况。



六、申请人合作分析


一季度学校公开(公告)的专利共计涉及23件合作专利,合作专利占比22.8%。合作申请人涉及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、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、公安部第三研究所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、贵州民族大学等。


表2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专利合作情况
图片



七、海外专利布局情况


一季度学校共计公开(公告)了14件海外专利,为通过PCT途径申请的7件专利,其中1件处于授权状态;以及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申请的7件专利,其中4件处于授权状态。

表3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海外专利

图片

注:US代表美国,GB代表英国,JP代表日本,RU代表俄国,WO代表PCT专利。




八、专利运营情况


一季度学校共计转让专利1件,未见许可及质押情况。具体情况见表4。

表4 学校2025年Q1公开(公告)的转让专利情况

图片


联系我们:

TISC